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

台灣閃爍晶體研製佳 癌細胞偵測更快更早 有望加入歐洲粒子加速器計畫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42113&id=6&id2=1

撰稿‧編輯:韓啟賢  
國立中山大學晶體研究中心成功研發出大尺寸的閃爍晶體,整合正子斷層顯影術儀器上下游設備製程,有助生醫科技更上一層。

  領軍中山大學晶體研究中心的副教授周明奇今天(10日)指出,研究中心所研發出的新型閃爍晶體(Scintillator),除了可應用在正子斷層顯影術去偵測癌細胞外,在高能物理實驗方面,有機會在明年成為歐洲粒子加速器計畫 (Super B)的合作伙伴。


  在國科會與中山大學奈米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周明奇成立的晶體研究中心,所開發的新穎晶體可用在雷射、光學、高溫超導、生醫科技與發光二極體等領域。

  在高能物理實驗方面,晶體研究中心與美國的加州理工大學合作用閃爍晶體(Scintillator)去偵測高能量射線;而且,由於相關的研究能量與技術佳,有機會在2011年成為歐洲粒子加速器計畫(Super B)的合作伙伴。周明奇說:『(原音)所以它的接受器,它的大小是1公尺乘1公尺乘1公尺,所以我們必須做很多晶體來滿足他們的要求。可是目前因為這個晶體成長技術還不是那麼成熟,所以我們還持續努力中。目前送去加州理工和他們合作的,這方面他們的量測結果顯示我們的晶體性質是相當不錯的。』

  此外,在檢測癌細胞與腦瘤病變的正子斷層顯影術(PET)設備中,用來偵測的閃爍晶體,台灣也是全世界除了美國、日本與澳洲外,第4個能夠製造的國家。

  周明奇還說,這個晶體研究中心過去也曾製造出全世界品質最佳的鋁酸鋰與鎵酸鋰晶體,可做為LED基板;在這個領域上不僅取得國際領先地位,也提升台灣光電產業的競爭力。
技術躍進 

〔中央社〕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學系副教授周明奇帶領的晶體研究中心,成功開發出新型閃爍晶體,應用在生醫科技的正子斷層顯影術,可偵測到 4釐米的腫瘤,並縮短檢查時間。

周明奇表示,台灣是繼美國、日本、澳洲之後,第4 個自行開發出閃爍晶體的國家,這種晶體可用在高能物理與生醫科技。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邀請周明奇發表「新穎材料研發成果-單晶成長科技在台灣」,在國科會自然處及中山大學奈米研究中心支持下,周明奇在2008年成立晶體研究中心,建置 7台多功能性長晶爐及氫化物氣相磊晶爐。

周明奇說,醫學用的正子斷層顯影術(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即是利用晶體的作用,可偵測到癌細胞。第 1代的 PET可偵測到 1公分的癌細胞,掃描時間需40分鐘;第 2代 PET可偵測到僅 4釐米的癌細胞,檢查時間可縮短為25到30分鐘內。

在 LED產業方面,周明奇表示,以往國內廠商須向國外公司,如烏克蘭、俄羅斯購買晶體生長技術,研究團隊今後可協助國內廠商生長大尺寸的藍寶石晶棒。

周明奇團隊已與國內包括中美矽晶(SAS)等4家上市公司合作,也將與國外許多單位合作,並與加州理工大學合作用閃爍晶體來偵測高能量射線,未來將有機會在2011年成為歐洲粒子加速器計畫(Super B)的合作夥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